歡迎您選擇尚捷文化,我們為您提供教材出版、主編參編、學術著作出版、個人自費出書、醫學譯著等服務。

課題研究報告范文《新課程下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

分類:課題研究 發表時間:2017-08-26 10:22 瀏覽量:

研究報告范文

  一、問題提出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化學實驗是幫助學生獲得化學知識、掌握實驗技能,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實驗能力的一種教學手段,它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始終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新課程標準要求教育應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宗旨,要為人的終身發展打好基礎。而化學學習應努力提倡從生活走進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和探索、創新精神。

  從目前我;瘜W教學實際來看,仍然存在著片面強調知識和技能目標,忽視學生探索、創新精神培養的狀況,仍有學生學習負擔重、科學素養貧、學習能力差的局面,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的學習方式單一、被動,缺少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教師缺少對學生學習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個體差異的關注,忽視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嚴重阻礙了學生的自主發展。因而導致教學質量不高,同新課程目標存在較大的差距。大量研究表明,學習結果受學習方式的影響重大,現階段學生單純地行為參與方式并不能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較高層次的發展,只有以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深層次的認知參與為核心的學習方式,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新課改倡導的主要是科學探究,讓學生從生活走進課堂,再從課堂走向社會,習得終身學習的能力,培養探索、創新精神,這也是本研究的目的所在。

  我;瘜W學科從2007年使用新課標教材,面對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學課程標準要求,原有的統一的實驗教學方式、實驗要求,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單一的實驗內容又脫離社會實際,已逐漸顯示出不足之處。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根據我校學生特點和學校化學實驗室儀器設備條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個實驗按分類可分為學生探究實驗、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家庭小實驗等,而其中又以學生探究實驗為主(上冊13個,下冊11個)。學生在進行探究性實驗時存在諸多的問題,如:剛開始大多學生只習慣于思考老師向他們提出的問題,而不會主動地去提出問題、發現問題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和方案;當老師給學生設置了問題情景后,讓他們能獨立地設計實驗去解決問題時,學生多半會到教材中找現成的實驗方案,很少有學生能創造性地去設計新的實驗方案。而大家知道,學生會提出問題,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實驗最重要的兩個環節。

  隨著新課程實施的不斷深入以及我校實驗室條件的不斷改善,在汲取過去幾年新課程實施中的經驗和不足,我;瘜W組確立“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研究”的課題,旨在進一步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主體發展。同時也想為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成長搭建一個平臺。因此開展化學探究性實驗的教學與研究,是化學教學走素質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徑。

  二、理論依據

  在新課標中強調“化學實驗是進行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師要注意改進傳統的實驗教學,精心設計各種探究性實驗,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逐步學會探究”。

  “探究學習”是由美國科學家施瓦布提出的。他認為學生的學習的過程與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因此,學生應像“小科學家”一樣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在探究的過程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培養能力,特別是創造能力,發展自己的個性。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在教學中提倡“發現學習”(發現法),主張借助教師、教材和實驗,讓學生親自去探索,主動去發現和學習,以獲得人類已知的認識成果和生活經驗.化學探究性實驗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根據化學教學的內容或日常生活、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對自然界及研究的現象提出問題,從問題或任務出發,通過形式多樣的探究實驗活動,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對象,借助化學探究性實驗,獨自或與他人合作加以探索,來認識研究對象的未知性質、組成、變化特征,以及與其他對象或現象的聯系等的一種教學方式。其教學過程中一般圍繞八個要素展開,即:提出問題(或創設情境)、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進行實驗、收集證據、解釋與結論、反思與評價、表達與交流。借助該形式,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實驗設計、現象觀察,結果分析,從中發現科學概念或原理,達到獲得知識,形成概念,掌握技能,優化思維,培養情感體驗,提高綜合能力的目的。

  三、研究目標

  在化學學科教學中滲透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思想方法,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化學課堂教學質量,推進化學課堂教學素質化;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化學成績,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化學知識來掌握普遍的科學學習方法,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助于學生可持續學習,更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提煉出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實施的指導策略;

  2、進一步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行為;

  3、通過合理運用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指導策略,培養學生自主實驗、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勇于實踐的能力。從而開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

  4、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整合資源把研究過程的各種素材提煉、匯編成冊以供大家今后參考。

  四、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教師直接對所從事的化學實驗教學進行研究,在課題實施過程中,針對學生在實驗教學活動中的表現,不斷的調整、修訂和完善相關的實施計劃、實施內容、方式和方法。探索出一般的教學模式和評價方法。適當的將其延伸到課外的研究。

  2、文獻研究法。主要是指利用圖書、網絡等工具,師生共同通過收集某些現象的發生、發展和演變的事實,加以系統客觀的分析研究,從而揭示其發展規律的研究方法。

  3、調查研究法。教師通過對所任教班級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及個別交流的方法進行研究。

  五、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宣傳發動階段 2008年9月1日----2008年10月1日

  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有關新課程標準文件,組織課題組成員收集、學習與本課題有關的理論知識,了解學生實施探究性實驗的基礎,擬出本課題實施方案,并進行可行性論證。

  組織課題組成員認真學習實施方案,了解研究的內容、意義、步驟、具體操作方法。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明確課題組成員職責。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的實施 2008年10月2日起

  課題組成員及時根據課題方案分頭組織實施;以教研組為單位開展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大討論并確定相關選題;化學教師間開展探究性實驗觀摩課教學。

  剛接觸化學的初三學生對化學儀器和實驗基本操作都不了解,要讓他們進行探究性實驗幾乎是不可能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先為學生設計好探究性實驗報告,內容包括: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方案—進行實驗—交流討論--歸納總結—得出結論”,然后老師做演示實驗。學生通過實驗報告和老師的示范實驗,感知實施探究性實驗的一般方法。

  第三階段,課題總結,形成結題報告 2009年10月

  六、教學案例

  案例1:鎂條的性質

  提出問題:鎂是一種重要的金屬,它可能有什么性質?與你平時常見金屬的性質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作出假設(猜想)(內容教師在屏幕在顯示):

  制定實驗方案:

 、儆^察鎂帶的外觀,試試看是否容易被折彎、扭斷。

  ②用砂紙打磨鎂帶,它的外觀有什么變化?

 、廴∫欢未蚰ズ玫逆V帶,用坩堝鉗夾持,用酒精燈外焰加熱。當鎂帶開始燃燒時,移到石棉網上方,讓它繼續燃燒,觀察燃燒的現象和燃燒后產物的狀態。

  ④進行實驗,觀察現象,作好記錄(內容教師在屏幕在顯示):

  ⑤分析、歸納、證實或否定猜想(教師在屏幕在顯示) :

 、藿涣鳌⒂懻摚贸鼋Y論:鎂的性質—可以在空氣中燃燒(內容教師在屏幕在顯示)

  當學生一邊觀察老師的演示實驗,感受探究實驗的同時,邊觀察、邊思考、邊體驗的過程中,學生感知了化學探究性實驗的神秘。學生實驗后感知,原來這些知識可以通過實驗自己去發現和總結,化學探究實驗是這樣有趣啊。

  案例2: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設計

  (1)創設問題情境:取暖時所用的煤和平時蠟燭的燃燒之后質量變少:取一小斷鎂條在空氣中點燃之后質量變大。再結合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引導學生進行猜測:你認為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總和與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什么關系?

  (2)學生提出猜想。

  生A:我覺得反應之后質量應該變大,根據前面學過的Mg+O2→MgO 、 P+ O2→P2O5這兩個反應就可算出是變大。

  生B:我認為變小,煤和蠟燭的燃燒之后生成爐渣和灰燼或氣體要比燃燒前煤和蠟燭的質量要小。

  生C:我覺得不會改變。從表面上看煤燃燒后質量確實減少了,而我通過它燃燒的化學反應C+O2→CO2中卻算出沒變。蠟燭燃燒后質量確實減少了,情況與上述分析相似。因此我猜想化學反應前后物質質量總和與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是不變的。

  (3)啟發引導學生:

  大家通過剛才的討論和交流,同學們產生了三種不同的猜想,那么究竟哪一個是正確的呢?它又隱含著怎樣的道理呢?現各小組可根據你們自己的猜想來設計實驗方案或參考書上的實驗方案。在探究過程中若有不能解決的問題,可求助其他組的同學,也可問老師。

  (4)學生設計實驗方案。(教師此時巡視輔導幫助他們分析可能出現的一些新問題)

  學生設計的方案有很多,教師選出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種。

  學生方案①:取一小段蠟燭在一小塊木板上,把它們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調節托盤天平達到平衡。在托盤天平上點燃蠟燭,觀察托盤天平的平衡情況。

  學生方案②:取一段鎂帶,在托盤天平上稱的質量m1。用坩堝鉗夾持,在酒精燈上點燃,把燃燒后的白色粉末收集起來并在托盤天平上稱的質量m2,比較反應前后質量的變化。

  學生方案③:在小燒杯中加入20mL稀硫酸銅溶液,取一根砂去鐵銹的鐵釘,將盛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和鐵釘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m1。將鐵釘浸到硫酸銅溶液中,觀察現象,將盛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和鐵釘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記錄所稱的質量m2,比較反應前后質量的變化。

  說明:其中方案①和方案②,學生從老師提出的問題情境中受到啟發。方案③同學們參考了教材上的實驗方案。由此可見,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的靈活性和創新性有待于提高。此時教師的引導和指導是很重要的。

  (5)師生共同評價。

  學生對以上實驗,產生了如下想法:

 、“蠟燭燃燒后質量減少,是由于生成的氣體沒有被稱量所造成的” ;

 、“鎂帶燃燒后質量變大,是由于參加反應的氧氣沒有被稱量所造成 的”

  ③“鐵與硫酸銅的反應質量不變,因為反應中既沒有氣體參加反應,又沒有氣體生成” ;

 、“研究蠟燭燃燒反應的質量變化,應將參加反應的氧氣和生成的二氧化碳、水一起稱量”;

 、“在密閉容器中進行實驗,反應前后物質質量肯定不會發生變化” ;

  (6)進行實驗再探究。

  同學們在采納大家意見的基礎上重新修改實驗方案后,再實驗就看到了反應前后天平是平衡的。

  (7)師生得出結論。

  通過化學實驗探究大家達成共識,最后總結得出: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我們把這一規律稱為質量守恒定律。

  說明:這樣的課非常地費時間,往往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兩課時也完成不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只能精選有代表性的實驗來嘗試教學。

  七、主要成果

  (一)、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

  在傳統的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一般只習慣于完成實驗冊上的現成實驗,按部就班,而不會去思考這些實驗是不是合理?是不是最佳?有沒有更好的方案?學生在完成實驗后,對實驗現象、實驗結果分析的意識很薄弱。

  通過學生在有限的時段(初三還不到一年)的化學探究性實驗的課堂教學,學生在學習主體發展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當然課前老師對收集學生的方案進行批閱是一定要的,所以課前老師的功夫要下的足。由于學生學習方式也得到了一定的轉變,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主體發展,教師在輔導學生們參加的各類比賽均取得可喜成績。近三年市中考和學科競賽中均有學生獲得可喜的成績。這些成績的取得,發生在學生們身上的悄然改變,讓我們相信,我們的課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當然這也離不開其他科任老師和班主任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幫助。

  (二)、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經過兩年的探究性實驗教學的研究,學生從開始的對化學的不感興趣甚至害怕演變為對化學的極大期盼,每到化學課,特別是實驗課,學生的快樂之情溢于言表。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通過兩年的實驗,學生的化學成績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近幾年的初中化學實驗操作考核中,我校學生在操作過程中表現的非常優秀,操作規范且有些學生還很有創意。這些成績的獲得,學生們身上的改變,讓我們堅信,我們的課題研究取得的成效是顯著的。

  (三)、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根本改變

  經過一年的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發生了根本的轉變:從教師的提問到學生的發現;從傳統的教師教(教知識、教方法)到學生學(學方法、學知識、學合作);從教師的演示實驗到學生的主動探究性實驗;從教師的總結到學生的交流與討論;從教師的主導轉化為學生的主體。……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分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四)、促進了教師的成長

  進行了探究性實驗教學以后,學生從各種渠道中獲得的知識越來越多,對老師的要求也就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師就必須不斷的充電,特別是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我們通過一節節的課題研究課,總結出了一些有效的實驗探究指導策略。在研究課和評優課活動中,我組老師也是碩果累累。

  八、思考和建議

  通過兩年的研究,探索,我們的體會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并不是所有化學實驗內容都要用探究性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在積累直接經驗、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方面有其獨到之處,而接受性學習在積累間接經驗、傳承系統的學科知識方面,其效率之高是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因此這兩種學習方式在學科教學中都是必要的,且相輔相成的,應根據內容進行不同程度的整合。

  由于初中化學學習只有初三一年的時間,并要面臨中考,學生時間緊,任務多。而探究性實驗由于其開放性、靈活性的特點,開展時花費的時間多。雖然考慮了適當增加家庭小實驗等課外探究實驗,但學生們還是感覺到想做探究卻苦于時間緊的無奈。

  (二)、學生探究性實驗學習需重視創新精神。探究性實驗學習的第一要義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創新精神是與批判性思維、發散性思維、辨證思維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與自主選擇、獨立思考、善于提問、大膽想象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簡言之,創新精神是與“夢”聯在一起的,探究性實驗學習就是要激發學生的化學“夢”。否則,就有“穿新鞋、走老路”之嫌,結果是增加了學生不必要的負擔。

  九、結束語

  雖然在教學設計上盡可能考慮到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創設探究學習的空間。但從課堂反饋來看,能力強的學生發展得更好,而一部分學習基礎差、參與意識弱的學生發展得不太理想。如何設計不同的探究問題、運用不同的指導策略,以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層次學生探究性實驗學習的需求,但同時又能避免課時的限制。對于我們來說是困惑,又是在下一階段研究中努力要去思考和解決的問題。當然,由于中考改革等相關措施的滯后,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的整合、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的融合問題還將持續一段較長的時間,這也是目前很值得研究的課題。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育信息化的推進、教育投入的追加和人們觀念的現代化,探究性學習中的科學探究思想方法必將真正融入學科教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

本文由尚捷文化網首發,一個權威正規的學術著作教材出版網。

文章名稱:課題研究報告范文《新課程下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

文章地址:http://www.74993.cn/ktyj/2972.html

還有問題,免費咨詢專業人員

沒有問題了,我想發稿或出版

上一篇:《不同版本高中歷史教材的比較研究》開題報告范文 下一篇:《初中化學教學中情感培養的研究》課題結題報告范文

關于我們
尚捷文化網專注于教材圖書出版、醫學專著出版、學術專著出版、自費出書、審核書稿、作家經紀,主編副主編參編,評職稱服務等工作。全國上百家百佳出版,是您評職稱放心的首選權威平臺。
服務范圍

正規單位正規注冊單位,固定地址辦公,單位賬戶辦款,開具正規發票

優質服務尚捷擁有數十名專職編輯客服為您提供一對一的專業服務

專注出版成立十年多,尚捷只專注于教材出版和著作出版

更低價格出色的采編能力和數萬作者的支持是我們更低價的保障

聯系學術顧問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辽市| 华宁县| 宜川县| 建德市| 通辽市| 南开区| 阆中市| 巴彦县| 合水县| 绍兴县| 浪卡子县| 古田县| 北票市| 大足县| 芷江| 阿拉善左旗| 左云县| 通许县| 望城县| 盐池县| 科技| 江城| 清河县| 昌平区| 宁城县| 准格尔旗| 潜山县| 汤原县| 扎兰屯市| 连云港市| 津南区| 二手房| 芦山县| 凭祥市| 马鞍山市| 韩城市| 南康市| 色达县| 正蓝旗| 大埔县| 治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