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選擇尚捷文化,我們為您提供教材出版、主編參編、學術著作出版、個人自費出書、醫學譯著等服務。

課題研究方案范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探索》

分類:課題研究 發表時間:2017-08-23 11:29 瀏覽量:

課題研究方案范文

  一、 國內外研究現狀述評

  從國外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發展史,可以了解各國對信息技術教育雖采用不同的做法,但都體現了重視信息技術教育。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社會對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信息技術教育在中小學教育中越來越占有著重要的作用。

  現階段,我國普及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推進教育信息化的呼聲下,中小學的信息技術教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信息技術教師隊伍中,也補充了大量的計算機專業和教育技術專業的本科、碩士畢業生,甚至博士畢業生,即使農村中小學,信息技術師資也有了很大的改善。這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師資力量注入了新鮮血液,帶來了新的希望。但也不可否認我國中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效果普遍還不容樂觀,在學校、家長以及學生自身這三者都不重視的情況下,信息技術教學產生效益的收效甚微。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困擾著信息技術教師。如:學生喜歡上信息技術課,但在課堂中不喜歡聽講課,喜歡上網、喜歡玩游戲,喜歡做與教學內容無關的事,于是課堂上熱熱鬧鬧,實際教學效率特別低。許多學生學習一學期后,似乎什么都會,又似乎什么都不會。分析問題,歸結原因是多方面的:1.現在的學生學習動力不足是普遍現象,不僅信息技術學科,其他學科也有這種情況;2. 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與計算機的普及,學生能夠接觸信息技術的機會多了,對信息技術不再有神秘感,教師若還是按講、練教學方式實施教學,必然會有很多學生不感興趣;3.信息技術教師有的是理工科出生,對教育學心理學鉆研不夠。不了解學生年齡特征,在課堂管理方面缺乏經驗,無法采取合適的方式掌控課堂,也是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

  針對問題現象與分析,我們查詢了網絡上的相關課題。了解“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課題,已有教師在研究。從目前課題成果看,大部分是對理論的闡述,提出的改進途徑,缺乏具體實例指導,可操作性不強。因此,我們也決定進行“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性教學的探索”的課題研究,希望能夠在前人已有的成果上有所突破。

  二、 選題意義與研究價值

  開展“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不僅有利于信息技術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協作能力、創新能力。

  通過本課題的實踐研究,我們將探索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有效方式,為學生創造更為廣闊的自主學習和實踐的空間。探索出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評價方式、參考標準,同時也能提升信息技術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 研究目標、內容、主要觀點與創新之處

  研究目標:

  通過對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結構、課型、評價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改革和探索,轉變教學觀念,深入研究課堂教學基本結構和基本環節,改革教學方法,規范教學行為,以提高學生學習的內驅力,進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研究目標如下:

  (1)研究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結構,探索適合新一輪課改理念的教學方法。

  (2)提高研究者的教育科研水平及適應課程改革的能力。

  (3)研究學生信息技術課堂學習活動方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主要內容:

  為實現上述研究目標,根據實踐過程中的可行性、選擇性、多樣性、靈活性、交互性、系統性的原則,以及研究者的專長,本課題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研究:

  1.小學信息技術備課有效性的研究;

  2.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結構及教學常規的研究

  3.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方法的研究;

  4.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評價的研究。

  主要觀點

  1. 有效性課堂應該是讓每一位學生在每一個時段都有事做,或動腦,或動手,或交流,或協作。

  2. 有效性課堂應該是能讓學生心情愉悅,具備良好心理學習環境。

  3. 有效性課堂還應該是學生能運用積累的知識,破難解疑,方法優化,能力提高,學習高效的境界。

  創新之處

  1.可操作性方面

  通過研究,探討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理論課、操作課、綜合創作課三種課型的具體教學模式和課堂管理策略,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讓教師師能夠快速把握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方向,在運用模式過程中根據自己教學風格進行調整,快速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2.可應用性方面

  通過實踐,探索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材、教學等資料,共同探討并實施具體課例,積累有效學習案例,形成一系列可應用的學習資源。

  四、 研究思路、方法、技術路線和實踐步驟

  研究思路:

  首先針對課堂教學的現狀與弊端提出進行分析研究,探求影響有效性課堂教學的各方面因素,在此基礎上,將整理近年我區小學信息技術研討課課例,分析教學方法、評價模式,改進后再次實踐于課堂。

  其次,課題組成員分年級、分課型進行輪流開課研討,采用實地聽課,運用我們專業水平充分運用網絡平臺備果、交流的形式進行研討,解決校際間集中困難的矛盾。

  通過課例的實踐,不斷地改進我們的教學水平,形成信息技術課堂獨有的教學模式。積累課例,理論升華,探索行之有效的信息技術課堂。

  研究方法:

  調查法(了解目前我區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現狀)

  問題法(發現課堂教學問題,嘗試采用不同教學方法解決問題)

  行動研究法(校內日常課堂、校與校間交流研討課堂等實踐活動)

  觀察法(觀察不用教學方法、教學形式實踐過程中課堂狀況的改變)

  經驗總結法(各類指導活動的講座、總結、研究報告)

  技術路線

  理論研究(閱讀、討論)——現狀調查(教與學)——對策尋求——教學改進——案例積累——理論提升。

  實踐步驟

  準備階段(2014年6月—2014年8月)

  1. 確立課題,做好開題的準備工作,進行開題論證,確定課題組人員,明確分工,撰寫課題方案,申請立項。

  2. 收集有關文獻資料,加強理論學習。

  實施階段(2014年9月—2016年8月)

  1.針對實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深入實施實驗研究,不斷進行觀摩、研討、反思,努力實現課程教育目標與教學行的轉變,形成新的經驗、規范。

  2.做好實驗中數據的收集、統計、分析、研究工作,反饋信息、制定對策,形成并完善實驗理論和目標。

  3.總結研究過程中的經驗,找出問題多在,提出解決方法,通過課堂教學的實踐檢驗和研究交流的形式,進一步完善課題研究的結論。

  總結階段(2016年9月—12月)

  1.收集、整理有關資料和研究成果。

  2.根據實施情況,全面評價課題研究的成果

  3. 總結成敗得失,上升為經驗理論,撰寫成研究報告

  4.撰寫結題報告,準備接受上級主管部門的驗收。

  五、已取得的相關研究成果和主要參考文獻

  黃嬌應老師撰寫《小學生信息技術創作活動探索》2013.12發表《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07.5《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方法的探索》匯編于福建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秀集<耕耘與探索> ,2008.10《培養學生良好上機行為習慣四步曲》獲得第五屆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專業委員會年會評選一等獎;參與編寫2012版閩教版小學信息技術學生用書與教師用書共七冊;2013年福建省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說課比賽一等獎;新羅區教師技能大賽一等獎;

  曾春婷撰寫《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2009.12發表《現代教育理論與實踐指導全書》,2013.6《小學信息技術課如何激趣》匯編于《龍巖市小學【新課程新課標 新課堂】教學》;

  李小華獲得2013年福建省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說課比賽一等獎;撰寫《小學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整合案例淺析》獲龍巖市教育學會2014年度小學教育教學三等獎

  陳永強獲得新羅區區班班通課件制作比賽初賽一等獎,決賽三等獎

  劉莉華撰寫《小學信息技術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探究》獲第一屆“育人杯”征文活動中“優秀獎”;參加校內教師崗位練兵暨教學比武活動中,榮獲“二等獎”。

  六、主要參加者的學術背景和研究經驗、組成結構

  黃嬌應,1976.4,小學高級,計算機及其應用專業(?),教育管理專業(本科),已有18年教齡;

  陳永強,1986.9,小學一級,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本科),已有 6年教齡;

  郭文川,1972.3,小學高級,計算機信息管理(專科),已有22年教齡;

  曾春婷,1984.3,小學一級, 計算機軟件技術開發與應用專業(?),小學教育專業(本科,已有8年教齡;

  李小華,1988.6,小學一級, 教育技術學專業(本科),已有2年教齡;

  劉莉華 1985.5 小學一級 信息技術與信息管理專業(本科),已有2年教齡.

  課題成員組成呈階梯式:教齡10年占33.3%;教齡5年以上占33.3%;教齡5年以下占33.3%。

  七、完成課題的保障條件

  1.高素質、具有活力的研究隊伍。

  本課題是以老帶新的研究隊伍。參與者整體素質優良,具備本科學歷占83%,成員年輕化,專業基礎扎實,有鉆研的熱情,也具備課題研究能力

  2.多樣化的實踐平臺。

  課題實踐平臺為我校為主,向三所學校輻射開展。跨校開展研究,不僅集合了研究力量,也擁有了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的教學環境與教學設備,以及不同的課堂問題等多樣化實踐平臺,為我們實踐與探索更具有普通性、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創造有利的條件。

  3.堅硬的領導后盾與良好的課題研究基礎。

  在校領導的重視與支持下,我校多次承辦市級、區級信息技術學科研討活動;也讓學科教師走出去,參加省、市、區的各種培訓與比賽活動獲得了較好的成果;學校還將繼續加大各方面的投入,強化對課題的管理,充分發揮課題的功能與價值。 。領導的重視是課題活動開展的堅硬后盾,已有的成績與經驗是課題研究活動開展的良好基礎。

  綜上,我校具備《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課題的研究基礎與條件。

本文由尚捷文化網首發,一個權威正規的學術著作教材出版網。

文章名稱:課題研究方案范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的探索》

文章地址:http://www.74993.cn/ktyj/2942.html

還有問題,免費咨詢專業人員

沒有問題了,我想發稿或出版

上一篇:小課題選題的注意事項 下一篇:開題報告范文《“愉快教學”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關于我們
尚捷文化網專注于教材圖書出版、醫學專著出版、學術專著出版、自費出書、審核書稿、作家經紀,主編副主編參編,評職稱服務等工作。全國上百家百佳出版,是您評職稱放心的首選權威平臺。
服務范圍

正規單位正規注冊單位,固定地址辦公,單位賬戶辦款,開具正規發票

優質服務尚捷擁有數十名專職編輯客服為您提供一對一的專業服務

專注出版成立十年多,尚捷只專注于教材出版和著作出版

更低價格出色的采編能力和數萬作者的支持是我們更低價的保障

聯系學術顧問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行唐县| 克什克腾旗| 新绛县| 扬州市| 枣强县| 资中县| 东平县| 黔西| 二连浩特市| 丽水市| 怀宁县| 郑州市| 武鸣县| 尼木县| 青铜峡市| 天气| 灵山县| 郑州市| 安吉县| 武安市| 英吉沙县| 永寿县| 鄱阳县| 大洼县| 得荣县| 万载县| 刚察县| 荥阳市| 延长县| 都昌县| 类乌齐县| 繁昌县| 玉林市| 阜新市| 登封市| 金川县| 武山县| 迁安市| 唐山市| 都兰县| 林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