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課題研究 發表時間:2017-08-22 11:03 瀏覽量: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這兩門德育課程是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綜合課程,
《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結題報告。它根據學生社會生活范圍不斷擴大的實際,從學生品德形成、社會認識的需要出發,以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為主線,將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品德教育、行為規范和法制教育、歷史和地理教育、國情教育以及環境教育等融為一體,為學生成長為富有愛心、社會責任感和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現代公民奠定基礎。在近幾年的探索中,教師對這兩門綜合課程逐漸有了理解,思路也逐漸清晰起來,課程逐漸走向開放,很多學生獲得了積極體驗與社會生活經驗。然而,就當前的課堂教學來看,還有許多領域需要我們進一步去探索,還有許多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去解決。
二、課題的界定及理論支撐
陶行知先生說:“創造始于問題。”問題意識、問題能力可以說是創造性的基礎。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要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充滿好奇和疑問,進入“問題情境”,為自主探究、自我建構打下基礎、為學生創造性的學習打開一扇窗,鋪設一條道,讓學生的個性得以自由飛翔。
近幾年,各學校雖然在德育領域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但很少有深層次的、對諸多問題的統整思考,學校德育高耗低效的弊端日益突出,
實習報告《《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結題報告》(http://www.unjs.com)。當學生走進社會這個大背景時,來自家庭環境的沖擊以及社會上一些不良現象,使得他們無所適從。因此,本課題以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的諸多影響因素為理論框架,通過分析小學德育課程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特點,調查梳理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學習方式出現的問題,并聯系起來加以系統分析與研究,提出協同解決的策略,對解決小學德育課程課堂教學中的學生學習方式的問題將會有突破性的進展。
本課題將以《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為載體,通過抽樣調查,分析目前小學品德課堂教學的現狀,梳理小學品德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性策略,為課程改革中小學品德新課程的實施提供實踐和理論的支持。
學習材料:
1、朱小蔓主編《道德教育論叢》,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XX年第1版
2、徐英著《新世紀教育啟示錄》,天津教育出版社,XX年1月第1版
3、魯潔《在學習中找到通向生活的道路》,《中國教育報》,XX年9月10日第3版
4、有寶華:《綜合課程論》,上海教育出版社,XX
……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和內容
(一)研究目標
本課題將通過調查,分析了解目前小學品德課程的實施現狀,梳理出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了解現狀、梳理問題的基礎上,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切實可行的策略。
(二)研究內容
1、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現狀調查
2、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目標實施、教材處理、學生學習方式)
3、根據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相關策略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設計
本課題以行動研究為主要研究方式,教研部門、實驗學校協同研究,共同分析對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形成理性思考,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的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的實施提供實踐經驗資料和觀點支持。
本文由尚捷文化網首發,一個權威正規的學術著作教材出版網。
文章名稱:《小學品德課程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的研究》結題報告范文
正規單位正規注冊單位,固定地址辦公,單位賬戶辦款,開具正規發票
優質服務尚捷擁有數十名專職編輯客服為您提供一對一的專業服務
專注出版成立十年多,尚捷只專注于教材出版和著作出版
更低價格出色的采編能力和數萬作者的支持是我們更低價的保障
聯系學術顧問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