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類:課題研究 發表時間:2017-08-01 14:52 瀏覽量:
小課題是當下教師研究最為廣泛的一種類型課題,那么,小課題是什么?該如何來進行研究?以下是小編搜索總結的有關小課題常識詳解,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幫助。
小課題研究是研究者采用一般的科學方法或合理手段對細微的教育問題進行觀測、分析和了解,從而發現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教育現象之間本質聯系與規律的認識活動。小課題研究是一種研究范圍較小、研究周期短、研究過程簡便的教育科研方式。小課題是課題研究的一種類型。
小課題研究產生于中小學,源自于一線教師對自身教育教學工作的反思以及對教育實踐困惑的追問。小課題研究的起點,首先始于教師對“不明”情況的探究。也就是教師因為一些大大小小的“疑惑”而進行的研究。比如一種有普遍意義的反常傾向、學生中比較固定的落后行為、課堂中的意外、教學的無效等一時無法解釋的現象,都可以成為一項研究的起點。其次始于教師對教育現象的追問。也就是教師把對教育現象的追問作為支點提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以深度介入的態度把自己放到事件的當中去。這是因為:“自己的問題”自己更為熟悉,因此就最有發言權,最容易把握。而且從感情上來說也更容易接近和投入。三是始于教學即研究。即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有計劃地去解決一些問題,在解讀研究的過程中,把自己的日常備課、教學過程、教育策略、相關活動的內容,與自己提出的研究問題緊密結合起。研究就是一種教學方式。
小課題研究在有些地區已經由教師的個人自發行為變成群體行為、集體行為或組織行為,并實踐了好多年,深受廣大中小學教師和教科研人員的歡迎。小課題是一種新型的課題研究方式。是廣大一線教師和教科研人員對學校教科研工作總結、反思、探究的結果,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教育實踐智慧的結晶。盡管小課題研究還不成熟,有待規范和完善,有待組織化、制度化,但它不失為一種貼近學校、貼近教師、貼近教育教學實際的教育科研方式。
小課題研究步驟:
第一,發現問題
教師要有問題意識,要能夠發現問題,這是進行研究的前提。實際上,教師自身在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是很多的,如一個題目的講解、在限定的課時內教長課文、練習設計、后進生的轉化、某節內容的課堂教學結構設計、學生上課不專心、作業安排等等。在教育教學中出現失敗的時候,一定要多想想這是因什么問題造成的。要多動腦,多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反思。
第二,尋找方法
即針對問題,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發現問題之后,就要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關鍵在于你提出的“問題解決方法”是靠“拍腦袋”想出來的,還是在充分借鑒別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進行小課題研究就是要讓教師在充分借鑒別人經驗的基礎上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個尋找方法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這是小課題研究最關鍵的一步。借鑒別人經驗的方法很多,讀相關專業書籍,上網查找相關資料,或向老教師學習,向行家里手請教,專程拜訪某專業人員,然后通過分析與綜合,確定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第三,解決問題
即用找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去解決自己遇到的教育、教學中的問題。這是把理論運用到實踐。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特殊的個體,因此,你尋找到的方法可能湊效,但也可能效果欠佳,這需要再返回到第二步。一定要有這方面的心理準備,既不要幻想馬到成功,也不要因為再一次失敗而沮喪泄氣。
第四,總結過程
即要把自己解決這一問題的過程總結出來。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小,也可以是教育敘事,寫自己這一過程的心路歷程,談談體會,還可以寫成教育案例,形成典型經驗。這是從實踐上升到理論的過程。一定要努力把它寫出來。著名專家斯騰豪斯指出:“私下的研究在我們看來簡直稱不上研究。部分原因在于未經公開發表的研究得不到公眾批評的滋養,部分原因在于我們將研究視為一種共同體的活動,而未發表的研究對他人幾乎沒有用處。”
第五,付諸實踐
就是最后一定要把總結出來的方法運用到教育教學中去。這是第二次從理論到實踐。在這一過程中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就有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有顯著改進。
本文由尚捷文化網首發,一個權威正規的學術著作教材出版網。
文章名稱:小課題常識詳解
文章地址:http://www.74993.cn/ktyj/2741.html
上一篇:課題開題報告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下一篇:行動研究法的技術分析
正規單位正規注冊單位,固定地址辦公,單位賬戶辦款,開具正規發票
優質服務尚捷擁有數十名專職編輯客服為您提供一對一的專業服務
專注出版成立十年多,尚捷只專注于教材出版和著作出版
更低價格出色的采編能力和數萬作者的支持是我們更低價的保障
聯系學術顧問
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